2023年01月03日 04时01分01秒

政策力挺农产品加工业 农村创业迎来新机遇

时间:2017-01-12 10:16 点击: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亦工亦农,既与农业密不可分,又与工商业紧密相联,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经过系列部署,在2017年开年之际,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春天”气息。

 

  在去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2017年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首位的任务是,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出部署。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意见》的印发,对于明确发展重点、形成支持合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与“精深”结合 品牌意识须强化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到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1万亿元,占制造业比例为19.6%,成为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的基础性产业。

 

  同时,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落后,每年产后损失相当于1.5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不足,一般性、资源性的传统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主食社会化供应不足,一些地方依赖摊贩和作坊供应主食。

 

  为此,专家表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需要进一步丰富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以此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众多数据分析表明,粮油薯经过加工可增值2至4倍,畜牧水产品经过加工可增值3至4倍,果品蔬菜经过加工更是可增值5至10倍,产业效益倍增,产品种类增多,农产品原料综合利用率全面提升,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为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意见》提出,要以粮食、油料、薯类、果品、蔬菜、茶叶、菌类和中药材等为重点,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通过实施相关项目和推广适用技术,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水平整体提升。

 

  为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意见》提出,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升级,开展精深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研发,提高关键装备国产化水平。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积极开发营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

 

  同时,我国还鼓励主食加工业发展,积极打造质量过硬、标准化程度高的主食品牌;加强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解决当前农产品产后损失大的问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满足不同人群对营养健康功能性食物的新型消费需求;发展主食加工,解决当前主食社会化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发展综合利用加工,解决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利用不足、农业农村资源环境压力大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不一定要走大工业道路,可以学习台湾开展小作坊加工,将农产品加工成特色产品而不是标准化的工业品,这样更有竞争力,而且准入门槛也不高。

 

  专家认为,无论是农产品初加工还是精深加工,都需要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既要积极打造质量过硬、标准化程度高的自主品牌,也要打造一批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展“老字号”品牌推介,更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提升整个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促进产业融合 推进多种业态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左右拓展、带一促三,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天然的链接功能,发挥着重要引领带动作用。

 

  此前,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出部署安排。

 

  对于产业融合,《意见》明确,要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多种业态发展。一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接二连三”发展加工流通促融合;二是重点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前延后伸“接一连三”促融合,鼓励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产品工业渗透融合,创新现代农产品加工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四是以园区企业群体为依托,创建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便利化服务网络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和融合发展先导区。

 

  有分析称,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将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新技术渗透方面,工厂化高科技农业、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2016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特色产品等实现网络零售额1500亿元。”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表示,目前,山东特色农产品在线经营企业和商户达到10万多家,全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约600亿元,同比均增长40%以上。

 

  有分析指出,政策力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吸引更多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关注这一产业,加速新业态新模式的孵化成长。

 

  另悉,国务院办公厅去年11月曾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持。

 

  专家认为,大量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必将为促进农业农村新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