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经济日报社指导,《经济》杂志社主管,《经济》杂志社中国创新经营研究院主办的“联动百城·助力百万企业”升级转型帮扶工程“千人导师团”征募仪式在北京启动。
据《经济》杂志社总策划、中国创新经营研究院院长谭勇介绍,该工程将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济南、西安、沈阳等地设立工作委员会,面向西南、东南、华东、华北、华中、西北、东北等七大区域,征募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资源整合能力,或在所属行业领域内具备一定学术权威和实践引领性的企业家、专家、学者、高管,来组建帮扶团队,对企业进行“1对10”的专家实地帮扶和“1对N”的网络视频现场诊断帮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最实效、最方便的学习经营平台。
相关数据显示,如今的企业经营环境比10年前复杂2.5倍,企业竞争强度比10年前增加3.3倍,企业平均寿命是10年前的20%;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逐年递减10%,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有2.9年,每3年100家企业中就有68家死亡。
对此,经济日报文改办主任、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王璐指出,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他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志强认为,要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多方面、多功能促进企业升级转型,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平等的市场经济环境。二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融合。加强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速中小企业实现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扶持中小企业机构的跨区协作,建设网络化共享平台,扶持中小企业机构的跨区协作,建立专业集群协作区。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虹飞告诉记者,中小企业“走出去”一定要解决好两个问题——质量、翻译说明,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将产品的介绍说明翻译到位,尤其是敏感的保健类产品,一定要仔细入微。
会上,该工程还为千人导师团秘书处骨干颁发了聘书。谭勇院长表示,作为帮扶工程的主体项目,千人导师团将践行推进中小企业的升级转型。